开云 开云体育开云 开云体育开云体育 开云官网对于茶叶标准,你了解多少?这个概念到现在似乎还依然模糊,甚至于不被理解。
“超千个”是什么样的概念?换一种说法,大家可能会更好理解——我国是世界上茶叶标准最多的国家。
其中的原因不乏有我国茶叶品种的多样化。但此时,我们还需要让大家清楚一个事实——我国茶叶标准化整体水平,尤其在产品质量方面的要求,远高于目前现行的国际标准及其他主要产茶国的标准。
这些茶叶标准涵盖基础标准、产品标准、方法标准和食品安全标准4个方面,涉及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覆盖全茶产业链。
我国茶叶标准化工作的完善程度和先进程度毋庸置疑,但是“中国茶叶标准缺失”却是我们在市场上常常能听到的话。关于问题症结的分析,我们首先要先了解中国茶叶标准化工作的基础情况。
我国茶叶质量标准化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2008年成立国家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现下设有龙井茶、乌龙茶、碧螺春、普洱茶、边销茶、特种茶国际标准国内工作组、黑茶、红茶、白茶、茯茶、花茶、黄茶12个工作组。发展至今,基本形成了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为主体,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为补充的较为完整的标准体系。
在上千个茶叶标准中,多为茶类、生产加工、内含物质检测方法、农残和污染物限量标准及检测方法、通用包装的标准说明。就目前而言,茶叶标准的制定更多地关注在生产端,设计市场端与消费端的国家标准很少,所以,最多埋怨“茶叶标准缺失”的声音是在茶叶消费端,尤其是营销人员。
茶叶,包括所有农产品其实都在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外形、口感、品质不稳定的茶叶产品,很难留住消费者,尤其是刚刚接触此类产品的新兴消费群体。此中,消费者的口感偏好和心理预期的差异,是非标农产品难以逾越的沟壑。标准化生产也成为茶企在发展过程中实现连锁化、品牌化的必要环节。
由此引出的另一个问题是流通环节的标准不健全,缺乏管理、包装、分拣、配送、验收等标准。比如,在日本的超市里,农副产品的圆度、长度、甜度等会经过检测、筛选后统一标价;在富士苹果的检测标准中,会根据成熟度、新鲜度、完美度、均一度等纬度进行等级划分,分级筛选环节会经过红外线等多条流水线的检测,不同品级的水果会相应地被划分去不同的流通渠道的不同消费人群。
这也意味着,不同品质等级的产品所产生的效益有明显的划分,在肃清市场的同时,让消费者有依据可循,也倒逼着生产商提高对产品质量的要求。
目前,我国六大茶类的标准都较为完善,也在牵头主导着乌龙茶、白茶等国际化标准的制定。茶叶质量特征的产品标准和规范茶叶鲜叶原料、茶叶生产加工、茶叶感官审评、茶叶包装、茶叶贮存运输、茶叶分类等基础内容被不断夯实,与此同时,国家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相关单位也在不断延伸标准的触手。
我国新型标准体系中的“团体标准”,即是国务院为快速响应创新和市场对标准的需求,于2015年设立。团体标准主要服务于茶产业供给功能,机制灵活,编制流程相对简单;适用范围广泛,支持专利和科技成果融入团体标准,促进创新技术产业化、市场化;落地性和实用性更强,更大程度地站在标准应用者的立场考虑问题。团体标准可以快速满足市场需要,应对市场变化。
在我国“十三五”期间,茶叶标准的制定方向顺应市场发展需求,从原先注重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逐渐向一二三产业融合拓展。从《茶庄园建设指南》地方标准的制定与发布便可见一斑。此外,在此期间新制定的《农产品追溯要求 茶叶》(GB/T 33915-2017),规定了茶园管理及茶叶生产、茶叶加工、茶叶流通、茶叶销售各环节的追溯要求,也在满足市场的消费需求。
茶叶标准的制定是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部分茶叶相关标准的适用性有可能存在减弱现象,因此相关机构也在不断探索建立标准研制、宣贯实施、信息反馈、实施评估、复审改进等标准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新型标准化工作思路,扭转茶产业领域标准“重制定、轻实施”的局面。
再者,我国茶企规模以中小型为主,质量管理与标准化人才队伍的缺失,导致他们在实施、了解、执行标准过程中的表现存在缺失。近年来,对于茶叶标准的宣贯工作也开始受到重视。
茶叶国家标准实物样是茶叶企业生产加工和产品检验分级的依据,也是监管部门监督检验产品感官品质的依据,同时也是消费者购买茶叶时对照产品等级的实物依据。自2005年起,都匀毛尖、金骏眉、安化黑毛茶、径山茶、龙井茶、武夷岩茶、政和白茶等各省特色茶叶相继研制和发布标准实物样,并分发各贯标企业进行对照生产。
这也是茶叶文字标准有效实施的有效方法。茶叶国家标准实物样的落地,对于茶品类的保护、质量的监督、市场流通的质量技术仲裁等方面都发挥重要的作用。让茶叶在市场上的展示更为直观。
标准化是品牌化的基础,标准化体系的构建对于产品竞争力的提升至关重要。随着业内品牌意识的不断提升,也将进一步推动茶叶标准化的贯彻与落实。这将是未来产业发展的一大课题,更是溢价的一个切口。
今年11月初,全国茶产业标准化高峰论坛暨标准化工作年会的举办,为我国茶叶标准化未来工作指明了方向:
▶ 进一步完善茶业全产业链的标准化建设,贯彻落实到产、供、销的各个环节。
▶ 加强茶叶良种推广、加工技术、基地建设、设备创新、文化创新等领域的标准研制,更加注重标准体系结构优化和标准质量效益提升。
▶ 在保证茶叶质量安全和品质稳定的同时,更加聚焦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生活需求。
建立茶叶标准化体系并通过示范加以推广,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项基础工作,直接关系到实现茶业市场化、产业化、集约化、现代化。而今,茶叶标准化建设的真正实力还未完全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