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yun App下载 全站Kaiyun App下载 全站十八世纪下半叶,茶叶作为一种大众消费品已经渗透到英国各阶层。而当时的中国仍是茶叶的唯一产地,饮茶风尚的流行使得英国对中国茶的需求异常强烈。
与此同时,英国工业革命生产出来的商品未能成功打开中国市场。如格林堡所说,“英国对茶叶的要求虽然已经增长,可是中国酬答这种要求的愿望却没有跟着发展起来。事实是中国向来没有打算同欧洲人接触,但是却拥有吸引它们的货物”。自然经济形态导致中国社会缺乏消费英国工业品的需求,于是茶叶成为了中英贸易中最重要的商品,有学者甚至称“丝绸之路”已经成为“茶叶之路”了!中英贸易呈现一边倒的不平衡态势。
英国市场对中国茶叶的强烈需求和中国市场对英国工业制成品的排斥,造成了中英贸易间的巨额逆差。仅以1730年为例,英国东印度公司派往广州的四艘货船进口华茶货值超过37万两白银,在全部货物贸易额中所占比例高达79.8%;与此同时,英船带到中国的货物(铅、长厄尔绒)仅值1.37万两,其余皆为银元。随着茶叶贸易额的不断增长,中英贸易逆差也居高不下,茶叶贸易成为了十八世纪白银流入中国的主要途径。
但是,因为在1784年大幅削减关税前,英国茶叶的综合税率达到120%。英属东印度公司掌握特许的茶叶经营权,茶叶贸易的利润惊人,税金也可观(根据统计,英国收取的进口茶税从1793年的60万英镑,到1833年便涨至了330万英镑),茶叶是英国唯一能够成为普遍消费品而又不与本国制造品竞争的一种“合用的货物”——有钱赚,王室贵族商人……大家都Happy,所以对寻求茶叶的“平替”不那么热心。
对于利益,眼红的不止英国,同时期的瑞典和法国东印度公司没有闲着,他们在中国买茶叶大部分做了转口贸易——卖给了英国,瑞典针对低端茶叶走私,法国专注高端茶种走私。“转口贸易”是这两国体面的讲法,而对英国而言,他们弄来的茶叶,最终还是进入了英国的终端市场——这TMD不就是走私吗!你瑞典人喝咖啡不喝茶,每年却有80%的贸易是在茶叶上,你想干啥?
1784年为了打击走私茶,英国茶税降至12.5%,次年由东印度公司输入英国的茶叶量增加到了1500万磅,此后的50年内,英属东印度公司的茶叶进口量达到了1784年的4倍。英属东印度公司一路吃独食,在不停的买买买,已经成为了能统治一国(印度)的庞然大物,它大到了不能倒的地步。直到有一天,它发现,库存快爆仓了!为了帮助不能倒的东印度公司去库存,英国政府对他的某个北美殖民地下了黑手:禁止私茶买卖,只能买东印度公司的高价茶叶……于是“波士顿倾茶事件”发生,两年后独立战争打响。
上面我们提到:茶叶贸易对英国王室及茶商来说利润丰厚,而且茶叶并不冲击英国本土的工业,所以产业主们也不太在意茶叶的贸易量不断增长的现实。指不定有些产业主跟我们现在某些A股的老爷们一样,不好好生产,抽出资金也炒一把茶叶呢!这时候印度的阿萨姆茶叶也被发掘出来,只不过产量和品质都是弟弟,
所以,中英仍互为最大茶叶交易方,中国茶叶与英国市场的联系极为紧密。在华茶出口结构中,输英茶叶占据最大份额,以广州出口华茶为例,1844~1858年间,输英茶叶占出口茶叶总量的60~80%。而在英国进口方面,华茶进口数量也远远高于印度、锡兰茶,例如1865年华茶占据英国茶叶市场97%的份额,中国茶占据绝对优势。
清帝国按照历史上惯例,一直奉行“以茶驭外”的策略,通过茶叶大棒暴击所有的“夷”,态度自是傲慢。在茶叶每担50两白银的时候,税金是2两5——这大约是5%的关税。到了后期,茶叶贸易量激增,每担茶叶的价格已经下降到10两白银的时候,关税还是2两5——这可就是25%的关税了哟!俺们大不列颠的关税都从120%降到了12.5%,你们居然还收25%的关税,太不给面子了!而且可以想象外贸间参与的大官小吏们,上下其手吃拿卡要的事儿少不了。
新兴的日不落帝国觉得巨没面子,恰巧清帝国更是个好面子的,另外北美地区出产的贵金属产量枯竭,原来买茶的银子不那么充足了,而且漂亮国那边似乎也越来越不给面子……日不落终于摇身变成盎-萨匪帮,很没面子地搬出了这种玩意。中国-英国-印度的三角贸易诡异地形成:中国一船一船卖茶叶给英国,英国从印度一船一船运给中国,茶叶越来越多,也只能越送越勤。当林则徐虎门销烟后,战争打响。
两场战争并没有解决掉根源问题,茶叶的垄断地位一直都在中国。所以,千呼万唤的福琼博士终于出场。坦白讲,茶叶大盗势必会出现,他可能是来自英国的福琼先生,也可能是日本来的福山桑,或者印度来的富尔汗.辛吉同志开云 开云体育开云 开云体育